大连健康网。有趣实用的口腔健康科普!

最新更新

大连口腔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最可爱的人:大连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时间:2023-01-13人气:作者: 小编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小学课本中有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他是1951年4月11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一篇通讯报道,作者是:魏巍。这篇通讯报道再现了抗美援朝战斗中,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发扬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正义,弘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淳朴和谦逊的气质,美丽和宽广的胸怀,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虽然时过境迁,但是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jpg


2019年12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武汉开始,迅速蔓延中华大地,三年疫情,我们医护人员经历了无数磨难和考验,但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回忆三年来的抗疫经历,我不禁被自己感动,更被身边无数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感动,他们是那么平凡,却从事着世间最伟大而神圣的工作。我国著名医学家、现代外科之父裘法祖教授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三年疫情,我们顶着严寒、冒着酷暑,经常在半夜或凌晨被一次次采集核酸的召集令惊醒,无论身处何地,一声召唤,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常常一整月没有休息,甚至上下夜班都要奔赴核酸采集点,一声令下,以院为家,三年来,我们的医护驰援过武汉,坚守在隔离酒店,奔赴在核酸检测点,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甚至有的医护人员在亲人离世时都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2.jpg

3.jpg

4.jpg


2020年12月,护士长王巍因为长期贫血,医生建议住院做全面检查,需要排除有恶性肿瘤的可能,住院第二天就赶上金州疫情,当天晚上就紧急召集全民核酸,因为早上5点集合,正好赶上护士长在医院住院,能迅速到位,所以当时就立即报名,当时护士长的父亲也在内分泌科住院,尽管如此,做为一名党员和中层干部她都有责任和义务冲锋在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住院的第四天正好没有核酸采集任务,护士长在全麻下做了无痛胃肠镜检查,检查结果胃、肠多发息肉,当时做了治疗,一共切了7个息肉,术后要求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术后2-3天流质饮食,防止术后出血,但是术后第二天又有全民核酸采集任务,需要大批医护人员参加,护士长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带头报名参加,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寒风刺骨,当时采核酸的条件非常艰苦,为了防止感染,采集点都在室外,她冒着术后出血的风险,中午吃着冰冷的盒饭,别说流食连一口热水都没有,事后护士长的父亲心痛的埋怨,你这是干工作不要命啊!但是她是一名医护工作者,这是她的职责所在!


5.jpg

6.jpg


2022年4月,王巍护士长的爱人不小心扭伤了脚踝,需要住院手术,当时也正好赶上疫情,爱人住院第二天又召集全民核酸检测,护士长又在医院,责无旁贷,早上采核酸走的早来不及给爱人订早饭,让家属自己凑合吃方便面,谁知道采核酸当天医生给护士长的家属临时安排了CT检查,因为腿脚不方便又没有陪护,只能让科里的护士代劳领着去做了CT检查,采核酸回来后被骨科的陈乐珍护士长责怪道:你这是要当劳模啊?你家属都住院了你还去采核酸?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无数医护人员的缩影,疫情期间三伏天穿着防护服,累到中暑;三九天冻的瑟瑟发抖,多少医护人员采核酸手、脚被冻伤,又有多少医护人员累倒在抗疫一线,难道他们是为了当劳模?医生带病给患者治病,护士白天在医院给患者打点滴,晚上回家给自己打点滴,经常半夜被叫到医院手术、会诊,不管家里老人、孩子有没有人照顾,只要工作需要、患者需要,从来都是奋不顾身,这就是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也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家属的无奈,患者永远比家人重要!家人只有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关爱。


7.jpg

8.jpg

9.jpg


抗疫三年太多太多感人的瞬间,2020年正月十五正当全国人民阖家团圆的时候,突然接到院党委通知,需要抽调一名医生驰援武汉,医生李国栋已年过5旬,父母都在外地,他瞒着家人主动请战,当时武汉的疫情严重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李国栋医生说,我是党员,又是呼吸科医生,曾在发热门诊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救治工作,我有经验!就这样肩负重任,当晚在院领导的安排下乘机抵达武汉,当家人在电视中看到他的身影,父亲含泪给他打去电话告诉他:“儿子,我们支持你,你一定要保重!一定要救治更多的患者!”这是父亲对儿子的牵挂,也是对儿子的嘱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医务工作者为你们负重前行!


10.png

11.jpg


呼吸科的丛美娇、高丽欣、李化医生夫妻俩都是医务工作者,疫情三年他们没有时间儿女情长、花前月下,有的只是并肩作战,共同践行医者誓言!疫情三年,李化医生多次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工作,一直身处防疫一线,从未退缩。2022年5月李化医生临危受命,担任发热门诊、发热病房主任的工作,自从进入发热门诊就闭环管理,女儿中考,儿子上学,她错过了与家人和孩子最美好的时光,有一种距离是家与医院的距离,它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如今防疫政策放开之后,医院各科室都逐渐开始接收新冠患者,李化主任顾不上自己“阳过”虚弱的身体,提前返岗,投入到急诊抢救室的工作中。如今她又每天奔波于发热门诊、儿科、五官科、妇科等收治新冠患者的科室之间,每天去查房、会诊、指导治疗工作,每天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她都毫无怨言。在这特殊的时期,体现了一位医者的担当与奉献。


12.png


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多么希望能与家人坐在一起看一场球赛,陪着父母、孩子吃一顿团圆饭,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日常画面,但是对于医护人员却是奢望。疫情之初,作为呼吸科主任的纪长东,担负起全区新冠肺炎的会诊工作,作为专家组成员责任重于泰山,但凡漏诊、误诊一个,后果不堪设想,经常半夜或凌晨到医院会诊,为了工作常常彻夜难眠,本来有高血压的他,那段时间因为睡眠不足,血压居高不下,尽管如此没有请过一天病假,在这几年中,纪长东主任从来都没休过年休假。


13.jpg


科室的主治医生范姝文、王文娟在疫情最紧张的时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出门诊,到急诊会诊,正如范医生所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科室的责任组长戴岩两次到隔离酒店担任点长工作,爱人是船员常年在外,两个儿子只能由父母帮忙带,小儿子生日时她在隔离酒店工作,与儿子在视频中度过了孩子5周岁的生日,姥姥生病生命垂危,母亲怕影响她工作没有告诉她,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酸。责任组长李娜去年10月12日在采核酸工作中,突然接到急诊电话,父亲心梗在医院抢救,李娜的姥姥在疫情期间病危,母亲在外地,父亲因为李娜夫妻俩工作忙没时间照看孩子,就留了下来,事发当天父亲早上起床就感觉胸闷,因为李娜当天要参加采核酸工作,怕李娜担心就没告诉她,想自己吃点药就能缓解,结果在到药房买药过程中胸部疼痛难忍,自己走到医院,在急诊室医护人员和导管室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心内科陈爱明主任当时交代病情时说:“再晚来一会就有生命危险了,是大血管急性梗死,太危险了!”当即给李娜父亲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现在回想起来都感到后怕,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亲人的健康。这就是医护人员的家属,我们坚强的后盾,正是他们的理解、支持和包容,我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护士杨欣是去年5月新招聘的护士,现在怀孕7个月仍在呼吸科工作,护士长让她休息,她说现在科室人员紧张,大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我不能退缩!新招聘的护士段文贝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科里的护士姐妹都亲切的称他弟弟或是小贝,虽然刚参加工作,但是无论是采核酸还是报名到隔离酒店,他毫不退缩,他说护士长我不怕感染,我一个人住(他家在外地)父母不在身边。护士贺小娱孩子在哺乳期,罗晓颖、孙英丽、张晓琳、朗婷婷、家里孩子都小仍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在一线,护士薛洁、刘亚楠在隔离酒店一干就是2个多月,其中的辛酸只有在隔离酒店工作过的人才能体会,护士赵飞、关妮、李权、王晓倩因为疫情2次被封闭在医院,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从不抱怨;护士王晖、李娜、王晓倩、赵飞、刘丹丹、许冉因为家离医院近,每次有紧急采核酸任务总是招之即来,护士许冉身体不好一直贫血,体检血红蛋白才92g,但是她从来没有因为身体原因退缩过,主动报名参加核酸检测,在庄河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向护士长申请支援庄河,还到隔离酒店工作过,已经好多年不值夜班的她,在科室人员紧张时主动要求值夜班,还有疫情期间曾经在呼吸科和我们并肩作战的护士柳爽、王俏梅、曲月鑫、康爽、宋美、刘芸杉;医生肖桂华、刘新新、于同洋……她(他)们不计得失,哪里需要就到哪里,这就是我们的医护人员——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14.pn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疫情三年,太多太多的感动和回忆,呼吸科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点点滴滴,也正是许许多多医护人员的缩影,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国家需要我们,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今天我可以自豪的说: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19.jpg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若涉及到版权,可联系站长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