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健康网。有趣实用的口腔健康科普!

最新更新

大连口腔健康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一个个倒下,又一批批冲上前……大连市中心医院

时间:2022-12-22人气:作者: 小编

“嘟嘟…”手机是振动状态也只是振动了两下,庄熙晶就条件反射似的接听起来,人还没有醒来,但状态似乎一直是醒着的。才凌晨5点钟,电话是王笑丰打来的,手机里沉重的声音说到“庄哥,我们又有一个弟兄阳了,患者量持续不减,我们需要支援。”庄熙晶心里一紧,但是却用平静而肯定的语气回复“好的,你们照看好患者,人员我来想办法。”忽然想到什么,他又补充到“二病区那名重症,今天杨荣利主任会亲自进去查房。”没有再说什么,简短的对话之后,医务部庄熙晶主任就挂断了电话。他心里明白,这个时间节点,但凡还可以坚持,王笑丰这个腼腆的主任是不会打电话的,可是他心里更明白,哪里还有可调之人呢。


望着窗外渐渐泛起的鱼肚白,忽然间一股悲壮的情绪涌上心头,这真是像极了一场难打的攻艰战呀,病毒的火力很猛,一个一个的同事阳了,就倒在自己眼前,可是源源不断的病人还需要更多的人继续补充上来。


1.jpg

袁华魏主任及其团队


“主任,我们消化内二科6名医生可以归队了,我们可不可以申请整建制进入隔离病房接管消化专业病人的诊疗工作?!”听到过很多次这个年轻主任的声音,但是这一次,袁华魏的声音却让历经武汉雷神山疫情考验的庄主任红了眼眶。


“刘大夫,你的脸怎么这么红?”查房的时候走到呼吸内科,看到刘媛医生口罩都遮不住红彤彤的脸颊和满额头的汗珠。“刘媛高热39度,自己口服了激素片降温,坚持在岗位上,还捂着二级防护怕传染患者。”徐健主任应声而来。庄主任鼻子一酸,他心里知道呼吸科一直在坚守,可是这里只剩下最后两名医生了。


亚定点病区工作实录


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虽有医务人员在不断变阳,但更多转阴、康复、无症状和轻症的医护人员还在夜以继日坚守岗位。急诊24小时不停歇,全力保障危急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发热门诊日诊疗量高达300人,6个发热诊室持续运作、高效有序;新冠亚定点病房329张床位,三个病区收治着近200名患者,每日还有35名左右需要新入院和转出的患者,保障着更多确诊患者的救治……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当初立下的誓言,深深融于所有医者的骨血里。健康路上,他们就是那个替人们挡住黑暗的人,在最艰难的“转段期”,终究,还是医务人员冲在了最前、扛下了所有。在每一个看得见看不见的角落,他们用铁肩承担着一如既往的使命,但谁又能知道,他们一样徘徊于软弱与坚强,一样也需要勇气与鼓励。


急诊/24小时不停歇


早上8点,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丁月蓉和冷闯已经完成了执行医嘱、协调患者、物资调配等一系列操作。近期,医院急诊科接诊量大幅上升,一天最多甚至突破千人大关。


急诊,向来是医院中最复杂也最难以预料的一道关卡。作为整所医院的前沿阵地,急诊科在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同时也默默承担着更多疫情防控的压力。随着抗原阳性的急诊患者和陪护增多,为了及时发现阳性报告,急诊科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切断传播路径,每个班次设立专人负责收集信息,尽早发现尽早处置。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是否需要急诊处置或住院治疗,制定分层管理处置流程,设置专人负责患者诊疗过程中各个环节,包括陪同检查、缴费及办理住院等事宜,简化急诊患者开具抗原流程,保证救治同时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并与发热门诊和亚定点病区实行点对点对接。


2.jpg

急诊医学中心工作实景


纪颖主任感动地说,全体中心人再次显现出“全院一盘棋”,院领导在全院医护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全面保障急诊医护人员不缺岗,一旦急诊医护出现缺员情况,医务部与护理部随时协调人员派到急诊上岗,感染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部王丽华主任也是每天来监测环境与物表,及时做好消杀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急诊急救及持续性医疗服务与危重急症患者救治。“三年来,全体急诊人一直冲在最前头,我们主动应对挑战、不断积累经验,增强了防疫的本领、积累了抗疫的资源。抗疫斗争,我们赢得了主动,应对疫情更有实力。其实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很多事情真的会过去。”


全家最后一名未阳者


“妈妈,是妈妈回来了!”听到门铃声连续高热的雯雯从猫眼中看到20多天未见面的妈妈时激动不已,本打算投进妈妈怀抱的孩子却失望了,庚俐莉站在家门外大声说“雯雯听话,妈妈把药挂在门上了,记得提醒姥姥按时吃药啊!”说完就急匆匆赶回医院,她说“全家都阳了,我更不能回家,我要是阳了,病人怎么办呢?!”最先发烧的是孩子,一直负责照顾的爸爸很快就中招了,无耐只能请来75岁的姥姥帮忙照顾,姥姥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呢,心疼外孙女一直不肯离开,最终全家都阳了,彼时庚俐莉却还在隔离病房中身穿“大白”指挥若定,听说家里妈妈的血压都飙到180了,这才趁着换班的空隙急匆匆赶回家送降压药。庚俐莉不知道,身后的女儿一直在对着猫眼抹眼泪,卧室的床上,年迈的母亲也因为心疼女儿和孙女泪眼婆娑。


3.jpg

三年来一直坚守的庚俐莉


“三年了,任丽娜、沈云、海红艳、王倩,我们这些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老人”们,至今一个也没有阳呀,当然不是钢铁侠了,一方面是我们每个人都特别重视防护的流程和环节,我们深信只要防护做到位了,再厉害的病毒也不可怕;另一方面我们心中都有一种必胜信念,必须坚持战斗到最后时刻,我们怎么能让病毒给打败了呢!”作为全家最后一个未阳人,她不无自豪地说,“身处一线我们未阳,就是咱医院防护水准的最佳代言!”


四次相同的离家背影照片


如果真要跟媳妇儿叮嘱什么的话,就是“保重身体,早点回家。”声音嘶哑的陶晓峰是病理科副主任,发病三天烧一退就回到岗位上坚持工作,他说“媳妇儿一直都坚持奋战在一线呢,我怎么能随便倒下。”妻子刘畅这次是进入医院亚定点病房三病区的负责人,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和闭环管理让这对夫妻已经半月余没有见面了。


“刘畅前三次都是去市公卫临床中心支援,这次是进自己医院的亚定点病区,每一次都是临危授命、火速集结,急匆匆就奔赴前线,每次只要我能赶上,都会陪她一起回家收拾行李再送去集合地点,只有一次等我知道消息的时候,她都已经在集合地点马上要出发了,我就挤在人群里面帮她拍了这张照片。”陶晓峰说着如数家珍般打开手机展示妻子历次出发时的照片。


4.jpg

四次逆行出征的刘畅


照片虽然不够精美和专业,但记录下的却是一对中心人积极投身抗疫工作的值得回忆和珍藏的难忘历程。疫情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每一位热爱生活、辛勤工作的中心人都在这场疫情当中得到了成长和锤炼,也充分展示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


消失不见的脖套


整整半个月了,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还有传达不完的各种任务和调整不完的人力资源,李梅和杜晓红这对“搭档”护士长已经有了深度默契,她俩一个坐镇污染区,一个指挥清洁区,90张床位的新冠亚定点三病区,50人的庞大医护团队都在这对“姐妹花”的配合下有条不紊精确运行着。


5.jpg

坚守一线的李梅和杜晓红护士长


“李梅,你脖子强点了吗?怎么这两天没带脖套呀。”更衣室里的两个人总算是有片刻可以交流一下,“什么?脖套,哦对,那个脖套戴上穿脱隔离服太麻烦了,每天需要进入隔离区的时间很长,我就彻底不戴了。奇怪,脖套哪去了。我这颈椎早该手术了,三年前就查出颈椎间盘突出,一场抗疫持续了三年,等疫情过去,我就可以安安心心去治我的脖子了”李梅说这些的时候,眼中满是无限憧憬的目光,三年来,颈肩部的放射痛和双臂麻木感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自己。杜晓红看着搭档的眼神,有一瞬被感动到了,是呀,目前已经到了迎来曙光的关键时刻了,必须把这一段最艰难的时光挺过去。二病区的梁丽君护士长已经倒下,新替补进来的马君一和马英也是一对默契搭档,还有一直坚守三年的潘雪,以及王生、王春莲、初晓芳,杜晓红拍了拍李梅的肩膀站起来准备进入隔离区了,她心里有一句话忍住了没说出来“咱们几个谁也不能倒下呀,因为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进来替补了!”


最亲的人最远的距离


“还在医院,很忙,勿念。”在失联了12个小时后,胡晓乐终于收到了王笑丰的消息。透过隔离酒店的窗户,此时的城市华灯初上,凛冽的寒风带过阵阵萧索,街道上偶尔略过一个行色匆匆的人影。今天是胡晓乐进入三病区闭环管理的第二天,也是丈夫王笑丰开启二病区工作的第三周。本想回个电话问问他的近况,又怕打扰,便作罢。“我知道他一定特别忙,特别累。但他的性格就是那样,怕我担心,即使现状再难也会独自扛下来。”


6.jpg

王笑丰、胡晓乐一家四口


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夫妻二人接力似的开启了抗疫循环赛。从她驰援武汉到他驻扎发热门诊,从她前往公卫临床中心到他飞赴新疆塔城,直到三年后的今天,他和她逆行奔走在同一栋楼的不同病区开启隔离生活。当医院成立亚定点病区收治新冠阳性患者之初,考虑到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护士长没有第一时间派胡晓乐前往。但随着感染高峰的到来,一个一个同事倒下了,一批批的人员又替补上来,每个人都有可能与病毒打一场遭遇战,医护人员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抗疫战士,胡晓乐没有丝毫犹豫的也站出来,冲上去。她说,自己必须以战斗的状态和丈夫王笑丰站在一起,才会觉得安心和稳妥。


病毒看不见、摸不着,疫情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是别人的事,但是,在这里,中心人却用最简单的行动“去一线工作”而将“舍小家、保大家”的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7.jpg

冬至,像一枚岁月的惊叹号,将我们带到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刻。


在时间的冲刷中,生活显露出铁青的暗礁切面。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倒下、又再挣扎着爬起来冲上前,有的人病了、又强撑着力气治愈了自己。为了当初无愧立下的誓言,他们咬紧牙关走过了长长的一段路,而唯有岁月,在静静地为之加冕,赠予他们一袭荣耀的素衣。


世界的残酷与人生的无常,既催生了坚韧的“耐熬力”,也置顶了善于珍惜的“美好力”。冬已凛冽,相信春天已潜行在很近的远方。或许,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有很多坎要过,但,只要我们秉持定力,勇气不竭、奔跑不歇,就能清晰地看到,在黑暗隧道的尽头,有一片光亮存在,那是在任何困难与风险面前都从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的我们,百折不挠为之奋斗的未来啊。


附录——那些中心人们

庄熙晶:医务部主任,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曾在最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支援武汉雷神山、带队援助市公卫临床中心

杨荣利:重症医学科主任,作为省级救治专家和大连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指挥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庚俐莉:隔离病区主任,三年来始终坚守和战斗在医院抗疫一线,指挥负责隔离病区工作

王丽华: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部主任,负责全院的感染管理、曾支援葫芦岛疫情

郑英花:护理部主任,带领护理团队坚守和战斗在医院抗疫一线

刘畅: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曾四次带队援助市公卫临床中心

王笑丰:康复科副主任,曾支援新疆、长春疫情、带队援助市公卫临床中心

奋战在一线的护士长们:潘雪、李梅、杜晓红、梁丽君、马英、马君一、王春莲、王生、初晓芳

主动请缨的消化内二科:袁华魏、李菁华、于晓慧、韩东霞、马天一、薛怡欣、李宏静

请不要相信

胜利像山坡上的蒲公英那样唾手可得

但请一定相信

这世上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若涉及到版权,可联系站长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