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三年前,估计从来也没有人会想到,我们医疗机构,将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站在了时代的最中心。在医院发展建设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重要时刻需要我们拼尽全力,并终将被历史铭记,给人以深刻启迪。现在,就是当下,这样的时刻到来了。全体中心人,在持续的、艰苦的与病毒作斗争、进行积极生命救助的实践中,决心浩荡、心思澄明。
如果说,人类的进步是由生存的需求推动的,那么,这条赛道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让生命更安全,让生命得以延续,就是我们殚精竭虑、义无反顾、始终坚守的大义和大爱!
医疗救治:拼尽全力做好“四保”
面对奥密克戎的挑衅,白大衣、防护服已显单薄,在这场疫情之中,没有人能够独自置身事外,医生和患者之间,成为一种守望相助的双向生命奔赴。35%、57%、68%,面对医务人员感染比例的不断攀升,医院新形势下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高位布局、统筹全院,大胆打破学科专科界限,设立科主任总值班制,形成多学科协同收治模式,集中人力、物力,确保医疗救治有序运转,做到“保急诊、保重症、保发热、保必须”,全力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兜住生命保障底线,全院医务人员一个个倒下,又一批批冲上前!
保急诊:“急”限挑战我们不惧
透过急诊宽敞明亮的玻璃,门内是斑驳穿梭忙碌的身影,门外“120”急救车不时呼啸而至,还有患者被或搀或扶轮椅平车络绎不绝推进抢救室,这里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站。连日来,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始终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面对数倍增长的工作量、接诊量和抢救量,医院通过采取发热门诊和门急诊一体化管理、增加夜班班次、扩容急诊内科、儿科急诊持续开放、增加急诊专用采血窗口、调整挂号收款流程等系列有效举措,一边紧急调配人力资源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到战斗队伍中去,一边迅速增补呼吸机、监护仪、高流量吸氧机等仪器设备,以最大限度保障急诊急救患者就医需求。目前医院急诊日间开设8个诊室,夜间开设4个诊室,24小时不停歇并随时根据患者量进行动态调整医生出诊量,不推诿、不放弃,全力保障日诊疗量1200人次的急诊接诊能力,在这场“急”限挑战中,我们虽难,但从未言惧。
保重症:重压在肩磨砺成锋
这里是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屏障,医务人员每天都在与时间和病魔赛跑,见证着生命的奇迹。为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危重症救治实力强劲团队,医院制定ICU设立与转化方案,开展全院医护重症诊疗能力系列培训,选拔拥有从事重症监护经验的技术骨干,实行资深重症医学专家会诊制度等,在原有外科ICU、内科ICU、急诊ICU三个重症监护病房拥有58张床位的基础上,迅速扩容新增发热ICU两个病区60张床位,加之分布在院区内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介入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处的可转化重症床位62张,同时确保可转化床位在24小时内即可完成转换。目前医院已具备180张重症监护床位的重症救治“硬核”实力。虽重压在肩,但平凡勇者们对前路必经的考验,信心饱满、磨砺成锋!
保发热:本为肉身却成铁打
三年来,发热门诊始终是医院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这里虽因人员轮转而有“流水的兵”,却也因坚如磐石、固若金汤而成为“铁打的营盘”。“新十条”实施以来,医院根据疫情新形势新变化,快速转变机制、调整策略,打通发热门诊和门急诊壁垒,实行一体化管理,动态调整诊室从3间增至6间,设置综合性专科诊室,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持续优化就诊流程,通过增加抗原检测、诊室分区设置等举措,极大提高了诊疗效率,并考虑群众就医实际需求,就近开辟临时候诊区,铺设暖风系统,改善患者候诊条件。发热门诊日诊疗量始终维持在200-300余人左右,并有效保障所有有发热症状患者有病可医、有药可用。他们本为肉身,却能在持续的疫情骇浪之中做到,匠心深厚、行动扎实。
保必须:你我有,彼此在
有这样一群“换肾人”,就算天塌下来也要每周三次来医院治疗。躺在病床上感受着那股红色暖流将全身细胞唤醒,他们才能心有踏实,日有盼头;有这样一群“肿瘤君”,抵抗力下降是他们害怕看到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客观存在。尤其是在接受放化疗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治疗期间,病毒一旦入侵体内更容易繁殖扩散;还有更多卒中、胸痛、创伤和手术患者需要在院内接受各种持续性治疗。“保必须”,不是一个口号,更像是一种承诺,为了兑现中心人对百姓的承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为了让830余名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200余名持续性化疗患者心里有底,为了更多的期待和守信,医院通过阴阳分区、定期消杀、错峰就诊、动态调整等有效方式,充分保障并畅通了“必须”患者的生命之路。
77人的透析护理团队一天之内就阳了26人,正当护士长肖萍一筹莫展之际,护理部紧急增补20名护士组成应急梯队当时就解了燃眉之急。有的护士高烧期一过,哑着嗓子就前来报到;有的护士双脚痛到不敢沾地,硬是吃着去痛片坚持上岗。“你我有,彼此在”,这是我们的承诺,更是我们的初心。
医疗保障:“阵地”在哪,保障就在哪
对生命的热爱是最通行的世界语言,然而这份热爱却意味着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意味着笃行不怠、攻坚克难。一份医疗救治的兑现,却需要九十九份的物资、药品、设备、后勤等纷繁复杂的保障和供给系统。然而,幸运的是,经此一疫、三年大考,中心人历经劫波、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正以奋楫者姿态勇立潮头。他们默默无闻、脚踏实地,成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最坚实的保障后盾。
物资药品保障:事无巨细悉以咨之
医院采购部迅速启用战略物资库,建立库存药品物资日报告制度,每日清点库存,针对初期货源极度紧张的抗原检测试剂、N95口罩、药品、吸氧设备等重点物资,实行多部门联动多渠道采购机制,迅速就将抗原检测试剂、N95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重要防疫物资补充至可维持满负荷运转3个月的使用量。切实保证了医疗物资的充足供应,有力保障了临床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学装备部第一时间启动重症病房氧气治疗带改造,紧急增加全院供氧量;采购各类呼吸机和高流量湿化治疗设备等。目前日均供氧量3吨,达到以前的3倍之多,并第一时间保障各类氧气瓶的供应。目前医院86台呼吸机、34台高流量吸氧机全部投入使用,全面保障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药学部团队团结协作,分头行动,突然激增的对解热镇痛药、镇咳药、抗病毒药、清热解毒中成药的巨大需求,时刻考验着大家,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事无巨细的沟通协调,动用全部资源,能想到的办法、能联系到的渠道,全力以赴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对特别紧缺的药品,限量供应、拆包销售,确保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能够拿到药品。联合中医科专家认真研讨,根据新冠的常见症状,煎煮新冠预防汤药和治疗汤药,同时提供给一线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
后勤保障:全院一盘棋上下一条心
一个浑厚的男中音说道“哪怕战到最后一个人,我们也要保证做好全院职工的后勤保障工作,没有人烧菜了我去烧,没有保安了我就是保安!”,面对安保人员初期就“集体中招”、员工餐厅工作人员“成批倒下”的困境,面对缺人手、时间紧、任务重的重重考验和压力,后勤人没有犹豫,以高度责任感紧急调度、火速请援、开源节流,筑牢抗击疫情的“大后方”。他们承担起全院安全保卫、环境卫生消杀、膳食供应、物流运送、设施维护、患者转运、车辆保障等工作。两周内完成分拣、储存、运送物资药品50余万件,洗涤被服3.6万件次,餐饮管理办公室在只有一半人员正常上岗情况下,却完成着每天4800份员工和患者用餐的巨大工作量,很难想象他们是在以怎样的艰辛与毅力坚持着每天的工作。最艰难的时候,工勤人员减员高达80%,但作为医院基础运行和重要支撑的管理部门,后勤人始终秉持着“减员不减质”的服务理念,守望相助、上下同心,为临床救治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
员工关爱:与你共赴新的春天
一线梯队,双轨运行,三线作战……在这个特殊的冬日,在疫情防控最为关键的转段期,医院前所未有地面临着工作量翻倍、医疗任务艰巨的多重压力。看着战斗性减员的数字持续激增,医务人员缺口不断加大的现实情况,医院领导的那句“员工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一定要把关心关爱落到实处,决不能让打不倒的中心人寒心”令人动容。因为这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疫,而是一群人的守望相助。
员工关爱:牵挂和爱如影随形
事非经过不知难。为了挡在病毒之前守牢人民群众的生命线,赤手白刃,轻伤不下火线的白衣战士们的不易都被员工关爱组的干事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不辜负领导的嘱托和员工的信任,员工关爱组广泛摸底、了解需求、提前部署、解决困难,从“菜篮子”到“心窝子”,用“娘家人”无时无刻用牵挂和爱温暖着不同战场上每一位员工的心。
“崔嵩主任,你们援疆队员舍小家顾大家,付出辛苦、承受艰辛,院领导非常关心你们和你们的家属。快过节了,请大家把地址发过来,我们把蔬菜水果给家里人送去。”
“主席,我们支援大连市方舱医院的52名员工宿舍温度太低了,有的女职工都冻哭了”,本不想给医院添麻烦,但骤降的气温迫使队长贾友鹏拨通了电话。收到求助后,采购办及时响应,第一时间带着电热毯、暖水袋以及工会的慰问食品一并送到了酒店。
“苏倩主任,支援气膜方舱的23名职工倒班制,夜间风寒太冷,如果可以的话可否给他们采购点棉服?”“没问题,我马上安排。”
“住在闭环酒店的300余名职工需要暖水袋”“今天起员工核酸检测频次改为一日一次”“明天员工核酸检测分南北院进行,共设5个采集点”“请工会关心一下阳了的职工和家属”“有个员工在科室门口摔伤了,挠骨小头骨折”“麻烦关爱小组给从隔离酒店直接返家隔离的小阳人职工每日送去点抗原试剂盒”“职工带病上岗,体力消耗太大了”……
面对突发,面对困难,他们用马上就办的速度和办就办好的力度让员工们一直有底气和自信相信,中心人,不会怕!
双向奔赴:“工”克时艰“会”聚温暖
当听说医院派专人将物资送到新疆队员家属手中时,队长崔嵩十分感动,“万里出行顾不得家人,真的没想到医院还惦念我们的家属”;其他队员也纷纷表示“我们在前方冲锋,身后有大中心领导做我们坚强的后盾,心安又心暖,我们必将圆满完成任务,回归大中心怀抱”!负责给在岗职工发放水果的李正岩也动情表示“感谢院领导和工会一直心系坚守岗位的我们,寒冷的冬天里为大家送来一箱箱心想事‘橙’,为大家补充维生素,让我们有更多的能量和病毒抗争到底”!
化于无形的关爱也是一种力量:据统计,员工关爱组先后为全院在岗的3000余名员工送去水果;为战斗在核酸采集处、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过渡病房、急诊救治、管理支持和后勤保障岗位上的1000余名员工发放营养物资;为援助气膜方舱、方舱医院等近300余名闭环管理员工送去防寒物资和食品礼包;电话慰问关心百余名阳性员工……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助力我们在克敌制胜,温暖前行。
这三年,我们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我们经历了太多悲恸,也体验过太多感动,我们曾有过太多无力,却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容受能力。我们去到过每一个需要我们倾力支援的地方,我们也治愈了每一位需要倾心救治的生命,我们从不曾放弃每一次倾情憧憬的希望。历史会在其特殊的页码上标注出注脚,中心人曾在抗击疫情的千锤百炼中创造出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必将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若涉及到版权,可联系站长删除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参观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1月29日上午,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00余名师生到访...(825 )人阅读时间:2024-12-09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调研附属中心医院
12月6日,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一行赴...(773 )人阅读时间:2024-12-09大医二院重症医学科成功举办消防安全演练
12月3日上午,大医二院重症医学科举行了一场火灾应急演练,旨...(770 )人阅读时间:2024-12-06大医二院举办“下基层送健康”科普活动,践行雷锋精神助力医疗普
近日,在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即将到来之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974 )人阅读时间:2024-12-06